477、蟠桃盛会-《人生流浪》
第(2/3)页
三月三日,中原传统的“上巳节”,王母娘娘的生日。是日晨初,万花宫殿内外,一场盛大的蟠桃宴会已经拉开序幕——
万花宫苑,鲜花簇拥,绿萌满地,桌宴纵横成行,仙桃堆砌如山,美酒佳肴阵阵飘香,好一派仙宫圣地!游走其间的万花宫女更是七彩缤纷,犹若嫦娥仙子。在一曲曲悠扬悦耳的琴声之中,忙碌不停的宫女们逐渐把一切按排就绪。一曲声断,万花宫女便一个个成行结队地排列在宫殿内外。
宫殿二楼之上,只见白牡丹白艳丽再次手拨琴弦,奏出一曲充满生机与活力的《阳春白雪》。一间之间,这万花宫苑,充塞着活泼清新的旋律,流动着富有活力的节奏,一派万物回春、生机盎然的春意景象。这明亮的色调,质朴而丰富迷人的音乐语言,让人听来耳目一新,更催人振奋、积极进取、乐观向上,让人返朴归真,充满着对大自然的无限感情。
据说这首《阳春白雪》又简称《阳春》,是中国广泛流传的一首琵琶古曲,后有人改成琴声。据说此曲乃是高流人士弹奏的大雅之曲,曲高和寡,与琴曲《下里巴人》乃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,不知是真是假!至于这古曲《阳春白雪》的确切产生时代目前尚无定论。但至少我们可以说它最迟应产生在战国时楚国名士宋玉所在的年代,言意之下,这首古曲产生的时期甚至可以更早一些。
何以言此?那么你且听听下文,便会晓其意。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名士宋玉所作《对楚王问》一文曰:“客有歌于郢中者,其始曰《下里巴人》,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。……其为《阳春白雪》,国中属和者不过数十人。”此中的《下里巴人》乃是春秋时期楚国的通俗民间歌曲,而《阳春白雪》便是其时的高雅歌曲,后多用来喻指高深莫测的文艺作品。明代诗人王稚登曾在《长安春雪》一诗中提到:“抱来只选《阳春曲》,弹作盘中大小珠。”但是,如今已很难确定诗中所说的《阳春曲》是否就是千古流传至今的《阳春》一曲。
幽雅迷人的琴声,依旧悠悠飘扬在万花宫苑,白牡丹那白皙柔嫩的手指时而“勾挑”,时而“扫拨”,又时而“滚抹”,已由清脆明快如玉珠落盘的基调,越过生机勃勃的高音区位,走向趋于平稳、节奏均匀的安祥悠缓之区。突然,白牡丹的手法由慢而快,快如奔雷闪电,强若狂风扫落叶,直把琴弦扫拨得瑟瑟发抖,经久不衰!至此,白艳丽手指停动,以一种强烈奔涌的手法结束了全曲。正所谓“余音绕梁,三日不绝。”这白牡丹的一曲《阳春白雪》已久久回荡在万花丛中……
“公主驾——到——”
随着一声高喝,顿见万花公主程圆园如众星捧月一般慢慢走出万花宫殿。在其身后,便是“铁手护花使”皇甫梨奇、飞云道姑以及“扬州八技(妓)”的七姐妹。这七姐妹便是大姐霸王花巩美兰、二姐一枝花万品红、三姐人参三七何婉君、四妹玳玳花戴青红、五妹昙花谭晓月、六妹含笑花杨金镯、八妹凌波仙子杨银环。这七姐妹加上刚才那位弹琴的七妹白艳丽便是名符其实的“扬州八妓(技)”。
此时,万花公主已率众站列在大殿的走廊之上,她眼望站列在她前面左右两列的“红花十三妹”、“南海十三妹”、“巫山十二莲”、“马氏九姐妹”、“蓬莱十二月季花”、“六朵玫瑰”、“七色牡丹”、“五朵金花”等等难以数计的姐妹花,她的眼神里不由露出一丝丝惬意的微笑。
“各位姐妹们,今日是良辰佳节,我们在此举行盛大的蟠桃会,以庆佳节!随后我们这万花宫,天子还要有幸光临,希望各位都精神着点,莫要有失我们万花宫的体面和荣誉!”
“护花使!天子已率人出宫了么?”
“回禀公主!天子御队就在路上,相信很快就会赶到!”
“天子——驾——到——”
随着这一声的长喝,顿时使得万花振奋,纷纷举目遥望万花宫门。但见天子黄袍加身,两列太保行走其后,龙凤旗帜飘扬,威风凛凛地直入万花宫苑。
刹时之间,两旁宫女一齐下跪,恭迎天子圣驾。
这时,万花宫主也已率众迎候而上,与天子御队相逢在绿荫草坪之上。
“皇阿哥有幸驾临,皇妹甚是感激。请皇阿哥殿内上座!”
“哈哈哈!”程福贵不由大笑道:“皇妹和朕何必如此客气?朕看这满园之春色格外清新,倒不如令朕在此品阅一番!”
“既是皇上有此雅兴,皇妹就随皇阿哥一道走览!”
第(2/3)页